曾佰龙 戴 博 张玲燕
近年来,湘电聚焦“电磁能+电机+电控”主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依托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优势,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环保、高效”转型升级,结出一个又一个硕果。
既是技术“摇篮”又是人才“摇篮”
在湘电,企业与人才成为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集合体。湘电着力构建产业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国内知名院士团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轨道交通永磁电机牵引系统等产品和技术的研制工作,在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化、专业化、创新型的复合式人才。
同时,湘电积极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组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部级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湘潭市技能工作室等28个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4个,成功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试点单位。各类平台的搭建,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快速成长提供了舞台,员工的创新热情得到大大激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技师刘新新是湘电培养的杰出代表,他在平凡的电焊工作岗位上练就了“三秒快速热接弧法”等绝技绝活,攻克了MIG焊等7种焊接方法,拿下了国际焊接技士、技师等12项国际焊接资格证书,成为了湘电焊接智能制造和技术攻关的带头人,他参与的多个重点新产品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正是因为优异的表现和突出的贡献,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刘新新代表全国4亿多产业工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言。
既有“老传统”又有“新招式”
在湘电,经常能听说某位“牛人”是某某的徒弟,师傅带徒弟在湘电已经是老传统了,一代又一代的技术“牛人”刚开始都是走的这条“传帮带”的路子——“导师带徒”。
近些年,湘电通过创新模式和完善体制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制定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等一系列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开展“创新型技能人才轮训工程”“技能比武”等“新招式”,各路人才都有大显身手的舞台。
如湘电充分发挥技术大拿和劳模、工匠领军作用,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技术攻关、创新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员工干事热情,成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可以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
湘电防爆电机技术负责人陈铁红,是湘电培养的优秀技术人才之一。他通过公司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迅速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主管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经过一年的努力,攻克了防爆电机多项技术难关,实现了正压型防爆电机新产品市场“零”的突破。
像陈铁红这样在湘电实现个人梦想和企业发展双赢的例子,在湘电集团数不胜数。目前,湘电集团的员工队伍中,已有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近5年,12名高技能人才获评“大国工匠”“湖湘工匠”“莲城工匠”。以他们为代表的湘电人才队伍,正逐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演化为图纸、再制造成为产品,实现了湘电“双碳”产品体系的跨越升级。
老牌国企不断涌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湘电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开展实习、见习、定向培养、联合办班等一系列校企合作模式,源源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在湘电,人才引进方面推陈出新,该企业通过柔性引进、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如以项目为依托,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柔性引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和中科院高层次人才团队。该团队助力企业在110t电动轮自卸车大功率交流控制系统研制、跨座式单轨车永磁牵引电机及控制器开发、低噪声、低重量、低温升异步牵引电动机研制、200kA脉冲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等一大批创新性重点项目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企业落实“双碳”战略,抢占市场奠定了基础。
此外,湘电通过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合作,招聘多名成熟型技术人才。这些实用型人才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项目经验,迅速转变角色,主持或参与到企业重点项目的研发设计工作中,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个满足“三比”要求的特种车辆国产化飞轮电机系统电机控制器、特种车辆高压发电机国产化控制器、机车永磁直驱系统、中小型抽水储能发电系统、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高速永磁电机开发等高端产品的研制工作,解决了一大批高精尖技术难题。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6月29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