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湘潭五旬肢残男子心灵手巧 小贝壳做出“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7-03-24   来源:湘潭晚报  作者:廖艳霞

  贝壳树、珊瑚根雕、贝壳太极图、贝壳风景画、贝壳书匾……一枚枚小小的贝壳在52岁肢残男子刘江平的捣鼓下都成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品。3月23日,记者慕名走进雨湖区砂子岭刘江平家中,宛如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5年前他与贝壳偶然邂逅,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之做出了“大文章”。

  邂逅贝壳,萌发艺术创作灵感

  踏进刘江平家的门槛,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珊瑚、贝壳艺术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四五十平方米的廉租房,从门口走到客厅,过道两边全是贝壳艺术品,一对贝龄超过300岁的砗磲贝壳搭配根雕十分大气、根雕贝壳寓意春回大地、根雕贝壳老鹰寄意鸿业腾飞……形形色色的贝壳成了老刘家中最独特也最珍贵的布置。

  刘江平与贝壳一见钟情还得从5年前说起。当时,他受朋友之邀去河北秦皇岛北戴河看海,蓝蓝的大海边,各式各色的贝壳、珊瑚在颇有艺术细胞的刘江平眼中颇有一番韵味。

  “我是不是可以将其打造成环保艺术品呢?”刘江平此前从事过广告、艺术创作,有一定的艺术功底。他觉得很多人家中的装饰品难免含有许多有害物质,而贝壳、珊瑚是来自大海的天然饰品,如果将其造型做成产品,一定既美观独特又生态环保。

  说干就干。他当即从秦皇岛、北戴河带回了各种贝壳,还购买了胶枪、大理石胶等各种器材和材料,开始了他的贝艺创作之路。

  捣鼓贝壳,将其打造成艺术品

  万事开头难。在湘潭乃至湖南,刘江平都没有发现用贝壳制作工艺品的,一切都得自己尝试摸索。如何创意,怎样摆型,如何把握材料性能,怎样制作形态各异的地板、树枝等,书法字如何融入其中……刘江平每天晚上琢磨到深夜三四点,早上八九点又起来捣鼓。

  “艺术创作需要安静的氛围,不琢磨不思考,不可能出好作品。”刘江平有时一件作品反复失败四五次,浪费了不少材料,耗费了大量的资金。

  “此前走过了不少弯路,慢慢地淘汰技术和工艺不过关的作品,保留下可行的技术。”经过这些年的打磨,刘江平的技术十分过硬,也越发意识到小小的贝壳里面大有文章。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贝艺书匾,颇为大气,材料全部来自海底,且大都是他亲自到秦皇岛挑选进货。“‘家和万事兴’这五个大字均由贝壳拼凑而成,底色全是自己一手打磨的珊瑚渣,边框则由海擀条制作。”如今,刘江平四五天就打造出了这幅独具特色的书匾作品。

  为了让贝艺更具观赏性,刘江平还将自己雕刻的根雕与之搭配做底座,再从根雕上面做文章,两者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根雕和贝壳完美搭配的作品“龙行天下”是他的得意之作,由三块根雕和贝壳搭配而成。作品独特的创意被中国美术协会一知名画家看中,并正在为其创作梅花图与之相配。

  创意无止境。刘江平称,对于贝壳艺术这篇文章,自己还有很多的构想,将通过一步步努力使之从梦想成为现实。

  寄梦贝壳,希望带动残疾人创业

  别看眼前的刘江平穿着随意,颇有艺术家风范,也别看他介绍他的贝艺作品侃侃而谈。其实,他是一名四级肢体残疾人。2007年,他在东莞打工从事广告安装时,左脚意外摔伤。祸不单行,后来,在一次公益劳动中他又从屋顶摔下来导致尾椎粉碎性骨折。不幸的是,后来他再次遭遇车祸,全身摔断过9根骨头。

  由于多次受伤,他无法从事体力活动,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源于对贝艺的热爱,他只得靠朋友、残联部门资助。“由于经济底子薄,此前又多次失败浪费了大量财力,我脑海中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刘江平称,主要是经济压力太大,父母已经去世,女儿出嫁,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此前,为了选购这些贝壳花费了大量财力,但其中选购这颗300多年的砗磲贝壳就花费了一万余元。

  虽然,他尝试过做微商推广产品,但没有经济支撑,销售渠道极为有限,一直入不敷出。何况,他心中一直有梦想,他想再多创作一些贝壳艺术品,举办一次大型贝艺展览,让湘潭市民一探贝艺之美,有些贝艺作品他一直自己珍藏着。

  刘江平自己是残疾人,搭帮市、区残联及市、区肢残协会的鼓励和帮助,感恩的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希望有更大的空间,扩大规模,把自己的手艺传给更多残疾人朋友,带他们创业就业,将贝艺做大做强。”

  如果您也欣赏刘江平的作品,同时也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折服,愿意拉他一把,帮他完成梦想,请与本报联系。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