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独辟蹊径为文明城市建设添光彩
发布时间:2017-03-27   来源: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作者:段斌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及心肺复苏技术纪实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胡艳娟常对急诊同仁医护说:一座城市的文明,取决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精神的文明,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是否有爱心,想为他人献出爱心,先要掌握献出爱心的本领;湘潭市即将步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我们急诊医护人员,就应该为大众传授急救知识,把我们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社会人士,让千万大众掌握互帮互助的本领,在关键时刻为他人献出爱心,让社会充满爱,为文明城市的创建,献出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心肺复苏”普及 独辟创文蹊径

  在医学领域里,有种“救命”的技术,它叫“心肺复苏”术,对“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的病人,如果能在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有一半的人能被救活;如果能在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就有10%的病员可以被救活;如果在6至10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救活人数仅为4%;假如超过10分钟才实施“心肺复苏”救治,那么救活率就更小了。所以,对“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患者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

  目前,要保证专业急救人员在10分钟内赶到伤病员发生现场,是相当困难的,为数甚少。实践证明,现场目击者对病人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挽救这些濒临死亡人员的生命的关键一环;另外严重创伤事故发生时,现场目击者如果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急救知识,也对伤者的后续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全球每年因电击、溺水、车祸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引起“心跳、呼吸”突然停止致死人数达到350万人之多,如果学会“心肺复苏”技术,遇上家人、邻居或现场突发意外时,就可以派上用场,故普通大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应对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有效措施。

  在国外,应对一些“意外事故”发生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做法是,对全民实行“心肺复苏”培训,普及“心肺复苏”这项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大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己达到70%;在一般国家中,大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也达到25%;而在中国中,大众掌握“心肺复苏”这项急救技术人数,尚且不足1%,这组数值比,令人担忧。可见,在中国实施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是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急诊医护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心肺复苏”普及 医护一马当先

  2013年以来,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把提高湘潭市民“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当己任,急诊科主任胡艳娟、副主任马友根、周朝晖、护士长李意良,率领全科医护人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节假日、值晚夜班出休的时间,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无论是出班休、还是节假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不影响日常急救工作,他们就会带着自备的培训模型和器材,深入“三市一县”的湘潭市、韶山市、湘乡市、湘潭县的社区、街道、乡镇、大型工厂、大中小学、幼儿园、政府机关、基层医疗单位,以及各类活动开展现场,只要人员集中近百人的地方,他们就会努力去争取,足迹踏遍“三市一县”的大街小巷,共开展传授活动逾100场。

  他们采用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人体模型“心肺复苏”技术演示等途径,把“心肺复苏”技术传授给广大的市民、农民、工人、学生、机关干部,通过现场提问、难点解答、互相交流等方法,巩固他们所学“心肺复苏”技术的理论知识,辅以现场人体模型手把手的现场教学,使“心肺复苏”技术到村到户、受训者入心入脑,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他人一命。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接受现场培训的近两万大众,进行理论考试、操作比赛、随机抽査、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发现较好掌握 “心肺复苏”技术的理论与操作的人数已逾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参与人数的50%;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报道,已有近5万人基本了解 “心肺复苏”这项“救命”的技术。

  “心肺复苏”普及 已初显成效

  经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发现,像这样由非专业人员对意外发生人员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例子,在湘潭市民中毎年已经超过10例,明显高于往年,让他们真真实实地看到了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带来的效果,也理解到了普及的真蒂,更加感觉到了普及“心肺复苏”技术的重要性,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与艰巨。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护进机关、学校、街道培训的举动,湖南卫视、湖南都市频道、湖南公共频道、《湘潭新闻频道》、《湘潭都市频道》等电视媒体;《大众卫生报》、《湘潭日报》、《湘潭晚报》等纸质媒体;《中新社》、《新华网.湖南频道》、《湘潭在线》、《红网.岳塘新闻》、《新湖南》、《华声在线.湘潭频道》等网络媒体争相报道,发布“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新闻168条,既达到了广泛宣传的效果,又巩固了市民对技术的掌握。

  “心肺复苏”技术 人人都需要

  普及“救命”的基本技能,是“健康中国”的重要项目,也是大众“公益素养”的核心内容,城市文明标志,更是大众“挽救生命”的真实本领,是毎个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意外事故抢救成功率、全民急救理念、急救行业的资金投入等4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均存在相对不足的差距,正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来弥补。

  2013年以来,湖南工程学院医务处每年都要邀请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的培训,通过两年的“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培训,师生们认为学好“心肺复苏”技术,不需要任何设备,也不需药品,可在关键时刻还可救他人生命,献出爱心关爱他人,是一名合格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可以终身实用受益,被列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作为毕业生学习成绩记入档案。

  2016年5月,吉利汽车湘潭公司的安监部门负责人,找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胡艳娟沟通说,公司所处位置为偏僻的郊区,毎天有数万辆车从钢板到成车的生产任务,几万个一线生产工人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有事故发生,驻地社区医疗条件,是难以保障需求的,到市区医院又存在路途远、时间长,要在10分钟内送到医院是不可能的,故想请你们派专家帮我们培训一批“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的“老师”,然后我们要求这批“老师”把技术传授给吉利汽车的每个员工,实现“急救”技术的全员掌握,确保意外事故发生时,公司员工能够自救互救,确实意外事故抢救不受限制。

  急救技术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掌握复苏技术在关键时刻能救他人生命。全市像湖南工程学院、吉利汽车这样的大学和工厂就有数十家,均表示强烈要求开展这样“有价值”的科普培训;湘潭市拥有300多万人口,人人都需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操作,培训还得作长期的努力。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为了总结经验,提高培训效率与效果,急救科主任胡艳娟带领急诊科团队,申报了市级科研课题一项(在研),撰写专业论文一篇,并在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上获灾害医学突出贡献奖;科副主任马友根撰写的2篇相关论文,均获急救同仁高度好评,急诊科主治医师刘莎荣获湖南省急诊急救技能比赛一等奖。

  “心肺复苏”普及 步入多渠道

  从2014年起,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肩负“湘潭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重担后,更是勇于担当,信心百倍,主动组织牵头,邀请湘潭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湘电集团、湖南工程学院、湘潭莲城志愿者、金地物业、南华大学、莲城社区、湘潭市医疗系统等单位参与,与全国30多个省市医护人员互动,连续3年举办了湘潭站2014年第五届、2015年第六届、2016年第七届“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科普活动,向市民朋友传授急救知识及自救互救理念,每次活动参与人数达到400-500人。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专家胡艳娟、周朝晖、马友根、李意良等,还主动参与湘潭市“百万市民学科学”的讲座活动,广泛推广“心肺复苏”技术; 编印“心肺复苏”宣传资料150000份、编写的急诊急救手册50000册,作为自学“心肺复苏”技术教材,免费发放给市民阅读。2016年与湘潭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编写“急救知识手册”等科普丛书6000册,免费发放给市民;并组织科普志愿者100名,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他们还将电视媒体播放的录像带拷贝回来,再发放给受培训人员,巩固培训效果,让市民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达到“精准健教”的培训效果。

  目前,急诊科正在申报中华医学会心肺复苏医教研基地及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预见今后在急诊科基地健康知识的传播下,广大民众会不断提高急救理念认识,不断掌握急救基本技能,使湘潭市成为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先锋,为文明城市添彩。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