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湘潭弹棉匠坚守传统工艺38年
发布时间:2017-07-10   来源:湘潭晚报  作者:周玉婷

  “弹棉花喽……”相信很多人对这一吆喝声并不陌生。弹棉匠们拨动弹弓丝弦“嘭嘭”的韵律,是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这门老行当已渐行渐远。如今,仅仅在城市或乡镇的一些角落,才能偶尔遇到弹棉匠的身影。家住湘乡市金石镇龙潭村的村民王承雪就是其中的一位。

  身稳、腰稳、手稳,才能弹出好棉胎

  7月6日,我们来到王承雪家中。他的工作场地在自家二楼,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弹弓、磨盘、弹花槌、牵纱篾……各种工具整齐地摆放在墙角,相邻房间则堆放着一袋袋棉花。

  “现在都没人愿意学这门老手艺了。”聊起弹棉花,王承雪呵呵一笑,“这是个辛苦活,挺不好学的。讲究也多,要身稳、腰稳、手稳,才能弹出好棉胎。”他告诉我们,刚学时,一天弹下来两只手都是肿的。

  王承雪今年62岁,当年为了生计跟随叔叔学弹棉花,想不到这一干就是38年,经年累月的积累,让他的技艺逐渐精湛。他也靠着这门老手艺,养大了三个儿女。

  开始弹棉花了!只见王承雪把棉花铺在竹筛上,然后腰绑弹弓,手握木槌,不停地敲打着弹弓上的牛筋,利用牛筋的振动将棉花弹松。伴随着“嘭嘭”的击弦声,一朵朵棉絮便在弓弦之间飞舞起来。

  棉花弹均匀后,王承雪一边用竹筛在表层棉絮上轻轻斜压,一边告诉我们:“最后是网线环节。将整床棉胎简单拉上网状白色棉线,用压盘轻轻来回旋转,直到棉花与网纱紧密连接在一起。弹棉花是个精细活,精通至少要3年,包括弹棉、研磨、下棉线等多道工序,过程枯燥乏味,一床10斤的棉被,单弹棉花这一道工序就要4个小时,完成全部工序要10个小时。”

  如今手工弹的棉胎主要用于婚嫁

  随着机器制造的发展,羽绒被、太空被等柔软轻飘的织品成了市场的“主角”,但手工棉被也有自己的优势:保暖且经久耐用,即便是用了一二十年的旧棉絮,一经弹制,又变得轻柔蓬松起来。这也是王承雪能一直坚守的原因。

  “我现在弹的棉胎大部分用于婚嫁,花钱翻新旧棉被的人比较少。”王承雪告诉我们,相对来说,上半年活要少些,下半年到了农历10月份就要忙碌起来,冬季是弹棉胎的高峰期。隆冬季节,订单已排满预约表,为了赶工他经常要忙碌到深夜。2014年之前,最多的一年可以弹三、四百床;最近几年生意少了,一年顶多弹一百多床。

  龙潭村村民罗女士是王承雪的一名老顾客,家里所有的手工棉胎都是他弹出来的。罗女士称赞:“他的手艺好,价格公道,弹的棉胎蓬松柔软,我们都很信任。前年,女儿的嫁妆棉被就是老王特意帮我赶工弹出来的。手工棉被盖上几十年还保暖,当作婚嫁被也寓意着长长久久。”

  老手艺谁来传承?

  “多年前,我们这里也有蛮多学手工弹棉花的,但后来都改行了。现在,只剩我和另一个弹棉匠坚持了下来。毕竟这是个辛苦的职业,也挣不到多少钱,几乎没有年轻人想学。”谈到手艺传承,王承雪告诉我们,他以前也收过几个徒弟,但徒弟们都没干多久就中途放弃了。他现在也老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这毕竟是一门传统手艺,失传了怪可惜的!”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