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沧南的“够”与“不够”
发布时间:2019-11-3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荣 肖畅

  

  (刊载于2019年11月30日《湖南日报》8版)

  湖南日报记者 徐荣 肖畅

  11月27日凌晨4时,湘潭大学东坡村9栋3单元2楼的灯,像往常一样亮了。

  95岁的哲学系离休教师沧南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书桌前,埋头读着一本近5厘米厚的古诗词,右手边是翻得有些旧的《毛泽东选集》。

  “只要有房子住,有个地方看书就够了。”这位已经在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潜心探索了40年的老教授说,“学问做得还不够,还想在诗词中摸索点哲学的意蕴出来。”

  “真理的冷板凳,坐得还不够”

  1974年,湘潭大学恢复立校。1977年,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研室主任的沧南响应党中央号召,提着一口大樟木箱子从武汉只身来到湘潭,支援湘大建设。

  “当时,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图书馆,没有教室,没有教职员工宿舍,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沧老说。可即便是头顶蓝天、脚踩黄土,睡农家、点油灯,边劳动建校、边教学科研,沧南与其他620多名初创者一起,在贫瘠的荒山土坡上艰苦奋斗,心中只有一个愿望:牢记毛主席的嘱托,把湘潭大学办好!

  在沧南的推动下,湘大哲学专业1979年开始招考毛泽东哲学思想硕士生,1981年成立哲学系。

  1983年,沧南提出“毛泽东方法学”这一创见性的学术课题,并主编《毛泽东方法学》。他认为毛泽东制定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这是沧南先生独具特色的学术贡献。”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如此评价。

  40年的坚守与开拓,如今,湘潭大学已成为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镇”。

  “真理的冷板凳,坐得还不够。”沧老却说。

  1995年,71岁的沧南从哲学系离休后,讲党课、做义务辅导员……他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之余,他总是在思考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解读毛泽东哲学思想。“断断续续想了好几年,也没有想出个头绪来。”他说。

  2017年10月的一天晚上,他在电视中偶然看到一位先生讲解古诗词,给了他很大的启示:能不能从古诗词中提出的哲理为引子,宣扬毛泽东哲学思想呢?

  当时已是93岁高龄的沧南说干就干。他用了整整14个月的时间通读了14本有关唐诗宋词的著作。在阅读与写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沧南坦言:“我没有古文根底,而且不会用电脑,一写字手就抖。有时为了弄懂一个字的意思,常常不能入眠。有时坐在桌前,一上午写不出一个字,痛苦烦恼得很!”

  尽管如此,沧南没有想过打退堂鼓。“越难,就越要奋勇向前。只要有心、用心,就一定能攻破难题。”他说。

  今年9月23日,沧南因为身体不适住院手术。“10月28日出院回到家,他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直接坐到了书桌前。”老伴罗静说。

  出院后,沧南出门的次数少了很多。罗静说:“天气变冷,他的腿脚比以往痛得更厉害,走得更慢。他想节约这点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目前,《探索唐诗宋词中的哲理》初稿已完成,近20万字。“希望能赶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出版,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党。”有着63年党龄的沧老说着,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够啦够啦,足够啦……”

  “沧老,那件跟了您30多年的‘老伙计’,‘退休’了吧?”记者问。

  “没有没有,还暖和着呢!”听到记者提及他那件掉绒还坏了拉链的冬外套,沧老笑着说。

  在沧南的家中,像这样的“老伙计”,还有很多。

  上世纪80年代,沧南搬到东坡村就再没“挪窝”。几间狭小昏暗的房子里,除了成堆的书籍,就只有几件残破过时的家具电器。书房里,一台老空调无法制热,一把竹藤椅磨得发亮,一张有虫洞的小书桌还是后来从武汉大学带过来的。

  君子忧道不忧贫。多年来,沧南自甘淡泊清贫,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色。学生要为他操办从教60周年纪念活动,他脸一沉:“搞这个,我就跑掉。”女儿爆料父亲很“抠”:找他借钱还要打借条,并再三叮嘱每一分钱都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一件棉袄穿了30多年,拉链坏了还舍不得丢,在家里用根布绳往腰间一捆接着穿;舍不得买新上市的新鲜蔬菜,总说要等一等,等便宜点再买……

  上世纪90年代,学校安排沧老搬到松涛村的“校长楼”,有位患哮喘的同志提出想搬到新环境里住。沧老听说后想也没想,就让出了自己的新房。

  “牺牲了多少革命先烈,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如今有房子住,还有地方看书,够啦够啦,足够啦……”沧老说。

  对自己抠门,对学生却很大方。

  “为了鼓励我们钻研学问,只要公开发表一篇论文,他就自掏腰包奖励15元。那时候,15元可够得着我们用上一个月!”沧老的原硕士研究生、现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佳华教授说,那时候,沧老的月工资也只有七八十元。

  早些年,沧南资助了一些贫困学生。2015年,他干脆将自己收集了60多年的邮票卖掉,把所得的20万元全部捐给哲学系,资助贫困生。去年9月,他又以“湘大人”名义捐给学校20万元……

  “看到孩子们有书读,我的心情舒坦得多。”沧老又说,“以前我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为了能上学,住过田间的小草棚……现在我的生活,已经足够好啦!”

  离开沧老的家时,已临近中午。抬头望向2楼的那扇窗,温润而有力量。不禁想起沧老在《沧年往事》中所写的:“共产党人只有一种人生观,没有离退休后的第二种人生观。在职也好,离退休也罢,都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