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父亲反对女儿读大学认为读书无用 七成网友赞同
发布时间:2013-09-03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近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成都市槐树店路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19岁的玲玲出生在川北的一个小村子。父母和亲戚都是农民。5年前,父母带着玲玲和弟弟举家搬到成都,在槐树店路附近全款买了套房和一个小铺面,靠着这个铺面做着小生意。“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玲玲说,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

  女儿的追求

  我要读大学,做个有层次的人

  玲玲说,在父亲看来,花几万元读个大学,出来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几万元钱白白丢了。即便大学毕业出来找个工作,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元,“和高中毕业就去打工能赚到的工资几乎一样,浪费了钱还浪费了四年的时间,不值!”

  “从小到大,父亲很爱我,只是从不过问我学习上的事。”玲玲说,与别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不同,父亲认为,成绩好坏,并不重要,能够赚钱养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到成都的时候,玲玲读初二,后来因为成绩好,中考免试进入高中。玲玲说,自己非常爱读书,在他人眼中最苦的高中生活她都觉得甘之如饴,她喜欢和同学在一起,喜欢解决问题的过程,一道题想了几天都没想出答案,在梦中突然解答出来都能让她欣喜若狂。平时有点时间,她就泡在图书馆里。玲玲说,书本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玲玲看来,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玲玲不想走父亲给她规划的路,“我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玲玲否认了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爸爸也不关心弟弟的成绩,他准备等弟弟初中一毕业就接手经营家中那个小铺子。”玲玲说,在生活方面,父亲很关心疼爱自己和弟弟,她和父母经常一起散步聊天,就算因为读大学的事意见发生分歧,父亲也未打骂过自己。

  父亲的账本

  读四年大学花8万,不读挣8万

  前日下午,记者在玲玲家附近见到了玲玲的父亲,他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不修边幅。记者和玲玲父亲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沟通。然而,“读书无用”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玲玲父亲说,“读书无用”这个观念并非毫无根据。报纸上、电视上不断有新闻报道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他对记者说,自己住的小区里,他知道的就至少有10个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家里蹲”,“那些人的父母家里没得好多钱,好多还是借钱送娃娃去读大学,结果呢?读出来要不就是没工作,在家啃老,要不就是父母又花几万元去帮娃娃找工作,读大学有啥子用?”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玲玲父亲不断冒出惊人之语。“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我们门口捡垃圾的每年都能赚两三万,很多大学生出来都赚不到。”

  玲玲父亲把读大学比喻成一个“肯定会失败的投资”。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肯定需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开始打工,四年至少可以赚8万,这样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都可以拿去投资个房子做首付,或者直接开个店做生意也能赚钱。可是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个工作每个月就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能赚回这16万。“咋算都划不来。”

  调查

  竟有七成网友赞成父亲观点

  一项由约1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71%的网友赞成父亲的观点,认为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读大学不如闯荡社会增长见识。而支持玲玲的网友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把读大学看成一场投资。读大学不仅是为了就业,更是培养一种钻研精神和综合素质。

  赞成

  上大学不如闯社会长见识
 
  社会是所更好的大学,只要有头脑有能力,都能获得成功。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没读过大学,可是社会地位并不低。

  现在好多人进入大学后,纯粹就是玩了四年,可能什么都没学到。

  读与不读还是取决于今后要做什么,如果是想自己创业,那读大学就没什么用,如果只是想找个普通工作,那就需要大学文凭当敲门砖。

  反对

  不应简单把读大学看成投资

  大学经历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体验,强调的是人,而投资强调的是物,是把人当做商品或赚钱的工具。

  读书不是为了过多好的生活,而是教会你在平淡中或者困境中也能获得内心的安宁,找寻真正的幸福。现在很多人太功利,什么都用钱来衡量,要改变,须读书。

  如果有能力去让孩子学习,当然不能错过,知识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读书无用论是一种短视

  成都父亲不让女儿上大学,引发网友热议,展开了读书有无用处的新一轮大讨论。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唐海波教授表示,认为读书无用,是因为只看到眼前利益,没看到长远利益。“我从来不认为读大学是无用的。他们之所以觉得无用,是一种短视。”

  唐海波教授说:“我们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读大学,从短期来看影响不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学习、工作、生活都被限定了。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就会错失更多的发展机会。”

  唐教授认为,博士、本科、大专文凭,这都是客观的存在,它检测了你所学的知识,在现今社会它是敲门砖,是一种硬实力的象征。“当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智商不高但情商很高的人,白手起家。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是需要知识的。”

  唐教授认为,玲玲父亲之所以对上大学没有好感,首先在于他自己也没有上过大学,文化水平不高,对大学的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在他的观念中,过过日子也就可以了。他说大学生电灯泡都不会装,其实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本身就是要靠自己在生活中去积累。

  专家声音

  读不读大学应由孩子决定

  著名教育学者 熊丙奇博士

  大学现在的教育质量可能是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叫学生不去读书。而是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学生自身利用大学的图书馆等各种资源,主动完善自己,避免体制的弊端带来的不利影响。

  舆论应该呼吁的是改进教育制度,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去渲染读书无用论。同时,希望学生能够自由选择成才的道路,读不读大学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谁去告诉学生“你不要去读了,读了也没有用”。

  时事辣评

  “读书不如捡垃圾”给谁当头一棒?

  万晓娟

  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今却因被一位父亲屈指算了一笔经济账而有了新的诠释:“读书不如捡垃圾”。在他看来,读大学是一件既花钱又浪费青春的事,不如及早打工赚钱,两者相差16万,都可以买房付首付了。

  此论一出,不只是给这位父亲考上大学的女儿当头一棒,也给我们这个社会当头一棒。听起来理直气壮,实际却是可怕的谬论,如果读书不如捡垃圾,那人人弃读书而去捡垃圾,社会可以进步?但仔细想来,我们却无法过多责怪这位精于计算的父亲,在这个社会,我们早已习惯以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以求取功名来作为读书的目的。当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工资还不如农民工,你叫这位平凡的父亲作何感想?

  当教育被视作一种投资,回报当然会变得斤斤计较。改变命运与功名利禄画上等号,而读书也就愈加浮躁而不那么纯粹。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埋头于各种考试,争夺第一名,到了大学,紧绷的弦突然放松,又让他们有些不知所以然,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的人大有人在,于是迷上网游,混沌过完四年,这样的读书,又怎能换来命运的改变?

  种种问题犹如一条条绳索,交织在一起,编织成“读书不如捡垃圾”这样一则谬论,如果思想被这样一条绳索勒紧,灵魂则很有可能窒息。而打开此结的唯一办法,便是解开一条条问题之绳,如此,读书才不会和捡垃圾放在一起论斤两。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