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终于生下宝宝的你以为能歇口气了,但身边总有这样的提醒:你需要马上做盆底康复,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大屁股、身材臃肿、尿失禁、夫妻生活不和谐……
究竟什么是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不是一个“坑”?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妇产科黄琼主任从事妇科、产科、产后康复诊治多年,来听听她对此的见解。
半数成年女性有盆底疾病
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得明确盆腔和盆底肌的概念。盆腔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诊治时需要多学科合作。盆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盆腔涉及的脏器主要有膀胱和尿道,属于泌尿外科范畴;中盆腔是指子宫和阴道,是妇产科负责的领域;后盆腔有肛门和直肠,属于结直肠外科和消化内科。此外,盆腔相关疾病还会涉及疼痛科和康复科等。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掌管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盆底的支持结构主要就是韧带、盆底肌肉及筋膜组织。因而,对盆底肌肉的锻炼修复可以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盆底疾病发生率高、花费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牵头完成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会有漏尿之类的问题,有的人则是对此羞于启齿。盆底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怀孕分娩为何会损伤盆底肌
虽然盆底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活与人际交往。患者在身体受到折磨的同时,还可能产生自卑、沮丧、食欲下降等心理障碍。
门诊中,有不少当上妈妈的女性被生育后尿失禁的问题所困扰,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都会出现漏尿的尴尬,其原因是由于妊娠分娩后盆底支持结构受到损伤引起膀胱颈位置下移,增加腹压时膀胱内压大于尿道内压而造成漏尿,严重的甚至需要通过手术予以解决。
肥胖、外伤、缺乏锻炼和衰老及遗传因素等都可导致盆底肌松弛无力,而怀孕和分娩更是造成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底经过妊娠和分娩后,会变得松弛和疲劳。孕期腹内压增高的负荷及分娩时盆底肌肉受到的损伤,是日后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有人认为,只有顺产妈妈的盆底肌肉会遭到损伤,其实经历了剖宫产的妈妈也不能避免这种损伤,因为盆底损伤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就已形成。孕期激素水平和生理弯曲的改变,会使肌肉和韧带松弛。随着孕中晚期腹压的增加,有的人便会出现咳嗽、大笑时漏尿的情况。总的来看,顺产与剖宫产相比,对盆底的考验更大,但由于剖宫产对身体还有其他的影响,我们不能为了避免盆底可能经受的考验而选择剖宫产。
盆底康复有必要做吗
盆底康复主要是指盆底肌的康复。在产后经过盆底康复锻炼等非手术方式,可以使妊娠和分娩时受到损伤的肌肉得到康复和锻炼,使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得到恢复,还能预防发生漏尿和盆腔器官的膨出。
现实中,有很多女性产后都花上一大笔钱,前往月子中心或产后恢复中心进行盆底康复,这有必要吗?我们认为,做不做要因人而异。从临床情况看,很多盆底肌松弛的情况是可以自我恢复的,如果产后42天复查时还有漏尿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和干预下进行盆底肌康复。文献显示,产后3个月还有漏尿问题的女性,其中有75%的人在产后12年还会存在此问题,所以及时干预是必要的。
许多医院都会在女性产后6周左右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主要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医生会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判断,进行个体化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明显者,医生建议结合患者的特点,选择电刺激、生物反馈、中医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现在有很多机构号称可以提供盆底康复,但由于资质水平不同,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建议产后妈妈选择去专业医院进行指导咨询或治疗。至于一些“精油按摩”“古法推拿”项目,其科学性因为有待深入了解还无法给予客观评价。我们也不建议患者自行从网上购买治疗仪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并使用。总之,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非常重要,保守治疗对尿失禁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0%至80%,所以不要有心理负担,应积极配合治疗。(通讯员 吴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