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CNN关于余建春的报道截图。
上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网站上刊登了一位杭州下沙工人的报道,当天,此条新闻的点击率在美国的今日国际新闻中排名第三。
这位下沙物流工人叫余建春,还记得吗?
和浙大教授蔡天新一起探讨数学之后
他的故事点击率在美国今日国际新闻中排第三,被CNN誉为中国版“心灵捕手”
换了新工作,工余捣鼓数学
余建春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是钱江晚报6月20日A8版的主角,他受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邀请,参加了浙大数学系的讨论课,他有些拘谨地站上讲台,演绎了五个数学发现,台下坐着的是浙江大学数学与科学学院数论专业的三位博士生、一位博士后、一位副教授和一位教授。
余建春展示的五个发现中,两个是已知的;一个是类似回文数的有趣性质;剩下两个是蔡天新觉得最有意义的,一组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
关于这位草根数学天才的报道,随后被广泛转载。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制作了时长2分半的新闻短片《余建春:数字就像我的朋友》,向全国观众介绍余建春多年和数字打交道的经历。
而这次CNN的报道,引起了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外媒的关注,这让余建春的故事传遍了世界。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卡迈克尔数的专家William Banks接受CNN采访时说,“如果余的推导是正确的,那将是卡迈克尔数领域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发现。”
“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打工者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数学难题,这看上去就像是奥斯卡获奖电影《心灵捕手》的现实版本。”CNN的报道,把余建春和美国励志电影《心灵捕手》联系在了一起。报道称,他推导出卡迈克尔数判别准则的故事,堪称“中国版《心灵捕手》”。
电影《心灵捕手》的主角是年轻的清洁工威尔,他是一个数学天才——解决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提出的数学难题;也是一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四处闲逛,打架滋事。
同样是体力劳动者,同样和名校数学教授切磋、过招,并解决了数学难题。余建春和威尔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记者把CNN的评价告诉余建春,这位纯朴的打工仔说,自己没有听说过这部影片,但现在对这部电影非常好奇。
而蔡天新教授认为:“他的故事让大家想到了那部奥斯卡电影,有些夸大了。希望他能尽量不受干扰,也希望他能尽早安排好生活。”
在电影的结尾,威尔在蓝波教授和心理学教授尚恩的帮助下,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余建春的人生,能不能像威尔一样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每天下班就研究数学,这是他和蔡天新的约定
钱江晚报关于余建春的报道一见报,就马上被一个眼尖的工友发现了。
这位工友边拿着报纸,边上下打量余建春,问他,“这个人是不是你?”
随着其他媒体的跟进,余建春河南老家的亲友也从不同渠道看到了他的报道,纷纷打电话来求证。余建春住在县城的哥哥,看了报道后才知道弟弟这么多年都在研究数学问题。
但绝大多数工友并不知道他们身边“潜伏”了一个在数论上天赋异禀的同事。见报之后,余建春依然和其他物流工人一样,每天都在忙碌的挑拣和打包中度过。
最大的改变,来自于数学爱好者、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的工作邀请。
一个月前,余建春抵达凌兰芳位于湖州的公司,开启了新生活。
对于新工作
他懂就懂,不懂就不懂
凌兰芳是蔡天新教授多年的好友,对数学也非常感兴趣。他说,现在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钻研。年轻的时候,倒是看了不少数学、物理方面的书籍。从蔡天新那得知余建春的故事后,凌兰芳马上提出可以为小余提供一份工作。
两个数学爱好者见面,自然相谈甚欢。
凌兰芳对余建春的第一印象是憨厚、有教养。“我准备了一点钱,让他可以买点点心,但他坚决不收。”
给余建春安排职位前,凌兰芳和公司的同事对他进行了简单面试。凌兰芳说,他非常坦诚,实事求是,“懂就懂,不懂就不懂。”
面试后,凌兰芳发现他只在数论的某个领域,比如卡迈克尔数上有造诣,其他数学知识还不够完整。这样一来,就无法胜任数学分析、财务方面的工作。另外,他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也不适合文秘工作。
余建春也承认,这些白领工作他做不了。
相互协商后,公司在生产流水线上给余建春安排了一个岗位,工作依然是包装。这段时间,他每天早上7点半上班,下午三四点下班,工作强度比上一份工作小一些。
只是最近天气炎热,厂房里没有空调,这让他有点吃不消。
对于未来
他想结婚,也崇拜拉马努金
凌兰芳原本给余建春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宿舍,被他婉拒了。现在他和一个工友同住一间房间。
宿舍比厂房条件好一些,安装了空调。余建春下班早,工作结束后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宿舍里研究高次同余式,这是他和蔡天新之间的一个约定。
蔡天新说,余建春的高次同余式是凭心算和直觉得到的,蔡天新的博士生钟豪帮他验证过,并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但这个同余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没能与经典问题相联系,所以希望他以后能有新的发现。
室友并不知道他整天在捣鼓什么东西,事实上,他从来没有跟新同事说起过自己和数学的故事,同事们都把他当做普通的工人看待。
对于新工作,余建春有一个小小的“不满”,他直率地告诉记者,“工厂里全是男工,一个女工都没有。”
对于33岁,父母双亡的他来说,结婚、成家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去年,他花了大部分的积蓄在老家盖了新楼房,装修一下就可以拿来当新房。他说,他对未来另一半的要求不高,对婆家人和娘家人都大方一些就可以了。
余建春形容,没有成家,他就像没有根的水葫芦,心都是浮的,等顺利了却了这桩心事,他才能安心看书,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他尤其提到了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书。这位沉迷数论的传奇数学家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数学教育,惯以直觉导出公式。他留下的许多公式,引发了后世的大量研究。
或许,在拉马努金身上,余建春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
蔡天新教授的生活也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他几乎每天都收到各地数学爱好者的来信,但“绝大多数声称解决了诸如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甚至更难的问题,无视我倡导的像小余那样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记者 张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