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监控PM2.5 呵护绿色校园
发布时间:2015-09-25   来源: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作者:

    华声在线湘潭讯(通讯员 王宇)这是湘潭市北部的一个制高点,站在高处,极目向南,湘潭城区,尽收眼底;低头环视,满眼青翠,仿佛遨游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上。这里就是湘潭技师学院,镶嵌于都市的一块翡翠,高速扩张的城市里跳动的“绿心”,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天然氧吧”!

    走进湘潭技师学院,你会有一种时空交错、历史叠加的迷惑。高大的钢筋水泥建筑,宽敞的柏油马路,证实你生活在现代;低矮的砖木结构平房,蜿蜒的水泥道路,仿佛你停留在昨天。荷塘上,桥曲廊回,道路边,树木成畦,你好像漫步在城市的公园;山坡上,林深藤密,草木间,鸟语虫鸣,你犹如置身于荒蛮的山野……

    学院的建设者秉承着天人合一的法则,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依山傍水,规划建设,最大限度保留着自然的原貌。学院布局根据地形地貌科学划分,学院建筑参考自然环境合理修建,人工为天然增色,自然为人力添功。提步换境,景随步移,每一处景象都成了唯一。因此,学院2014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殊荣。

    曾几何时,清新的校园里,不时升腾起一股股烟雾,伴随着白色垃圾的燃烧,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异味,葱郁的林木间雾霾缭绕……老师们坐不住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纷纷走了出来,去寻找烟雾的源头。他们举起手机,拍下一幅幅图片,放进学院微信群,共同讨论垃圾焚烧问题。

    微信群里的信息,引起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邓德艾院长转发了群里的图片,远在上海学习的副院长韩维丰时时关注着事态的进展,纪委周群强书记积极沟通协调,后勤部门立即对焚烧垃圾进行调查。事件原因不断浮出水面:校园垃圾焚烧主要是垃圾处理人员为减少运输工作量而产生的个人行为。其次,每天早晨,学生进行大扫除时,焚烧落叶也产生了部分烟雾。

    为此,后勤部门迅速与垃圾处理的相关单位领导进行通报。雨湖区环卫部门反应迅速,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拍照取证,表示要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处理,学院垃圾池由所里派车今天全部清空,今后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不允许院内焚烧。

    下午6时许,垃圾车开进校园,开始清运,一直到半夜,学院内5个垃圾池全部清空。学院微信群里,一直关注垃圾事件的老师们纷纷点赞。

    次日清晨,后勤处派人赶到学院垃圾池旁,查看垃圾清运情况,只见垃圾池已清扫一空。校园里,学生们正忙着清扫,清早的阳光映照在他们挂着汗水的青春面庞,是如此美丽。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令人陶醉。

    走过蜿蜒的池塘,却又看到了令人遗憾的一幕:柏油路旁,树篱之间,冒出一股青烟,是一堆杂草和树叶在燃烧。升起的雾霾缠绕在绿树白云之间,极不和谐。环境保护仅靠一两个部门,一两群人是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全体人类共同关注。打造绿色校园、美丽校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相关链接: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风沙、工农业活动等机械过程;PM2.5中一次颗粒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飞灰以及多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森林野火等;PM2.5中二次颗粒物(间接生成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的气态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态氨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颗粒物(如硫酸铵颗粒、硝酸铵颗粒、有机化合物颗粒等)。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PM2.5的二次来源比例往往高于一次来源。目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专家会议规范“PM2.5”中文名,并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但网友不买账。网友答案百花齐放,有网友建议叫“公雾源”、“尘疾思汗”、“尘世美”或“尘惯吸”,此外还有网友建议叫“喂人民服雾”。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