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突破“薄弱”困局——湘潭县多样化办学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曾玺凡 姚瑶 刘芬 马云辉

  

  科教新报记者 曾玺凡 姚瑶 刘芬

  通讯员 马云辉

  “我们的学校是一片‘宝地’,给大家‘变’出了新操场,‘变’出了新教室,还‘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湘潭县射埠镇中心小学21班学生贺楚维站在操场上,自豪地介绍起这片神奇的“宝地”。

  一所底子薄弱的乡镇中心小学,能在短短两年内实现校园环境大变样,靠的是什么?这场始于2017年,搅活湘潭县教育“一池春水”的县域办学模式改革,如今成效几何?11月中旬,记者走进湘潭县各学段城乡学校,探寻该县教育改革的“答卷”。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湘潭县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县17个乡镇9所高中、4所职高、60所初中、133所小学,因交通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教育质量发展不一,区域间差距大。

  创办于1956年的湘潭县九中就是这样一所亟待提质的老牌高中。学校办学质量每况愈下,硬件条件得不到改善,家长宁愿将孩子送入乡镇中学,也不愿就近入学。

  射埠镇中心小学校园简陋,学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教学楼电路老化,最多时一天停电近20次,多媒体教室无法推广,学校发展停滞不前。

  2017年下学期,湘潭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以改革寻求突破,将江声实验学校与云湖桥中学结对合作办学一年,精准帮扶云湖桥中学,探索名校优质资源与乡镇学校兼容。

  那一年,36岁的江声实验学校校长助理汤颂作为新模式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委派至云湖桥中学担任校长。和以往名校帮扶“送课桌、送课程”不同,这次两校结对合作办学,是一次持续的、深入的尝试。在原有教师、学生不变的情况下,汤颂要带动云湖桥中学甚至云湖桥镇片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边摸索边前行。在教学上,汤颂带领行政班子实施分层教学。他号召师生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学科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增强自信。根据调查,一年后,云湖桥中学师生满意度和云湖桥地区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0%。

  2018年,湘潭县出台“改革县域办学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通过“融合办学、合作办学、帮扶办学”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改革,以县域优质学校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促进薄弱学校教育理念更新,实现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城乡接合部,采用县一中与县九中集团办学、江声中学与天易水竹学校融合办学模式,实行管理、教学教研、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广大乡村,实行合作办学模式。同时,在城区优质学校选派中层以上干部,赴乡镇中小学担任第一校长,全面提升帮扶学校的办学水平。

  2018年以来,县一中携手县九中组建“湘潭县一中教育集团”;江声实验学校与天易水竹学校进行融合办学;天易金霞小学则与射埠镇中心小学合作办学……随着县域办学模式改革向纵深推进,薄弱学校的生源质量、学校整体形象以及教师队伍的精气神,发生显著变化。

  近3年,湘潭县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改革办学经费支出,办学模式改革惠及更多中小学校,推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1月16日(09版)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