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乡水府旅游区。
湘乡经开区。
(本版图片由湘乡市委宣传部提供)

湘乡茅浒水乡。

湘乡市城区涟水两岸。
徐 荣 曾佰龙 左清娟 肖 晔 刘峰博
“龙城”湘乡,湘中福地,湘军故里。新时代,湘乡被赋予了新的称谓——幸福之城。5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0291元、15774元分别增加到2019年的37997元、19711元,年均分别增长7.8%、7.7%。2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由3.8%降至0.17%;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257户,易地扶贫搬迁261户927人全部搬进新居,入住率100%。
——活力之城。5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122.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8.2亿元,年均增长15.5%;中南国际汽车城、百嘉香和三龙湾物流园建成运行;首家五星级酒店长河洲际酒店如期封顶;县域旅游稳步推进,水府旅游区、新茅浒水乡、金石油菜花节、翻江桃花节等成为全域旅游新亮点;房地产、金融、旅游、养老等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潜力之城。5年来,湘乡市县域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十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354.0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83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6年的35.2%升至2019年的39.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5.3%升至2019年的33.3%;湘乡经开区进军全省园区前五。可以预见的是下一个5年,电力湘军将在这里发展壮大,“电力之城”将实至名归。
幸福这样奋斗出来
湘乡人的幸福生活,从清晨的一碗“湘乡炒码粉”开始。早市米粉店烟火气十足,新鲜米粉下锅,猪肠、猪血、猪肝现炒,成为米粉中不可缺的码子,香味扑鼻,食客盈门。
一碗汤米粉,浸润着湘乡人的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广义上理解就是奋斗精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80后”创业姐妹花张明飞、张翠飞在穷山坳里养鸡,姐妹花合办养殖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她们的奋斗梦开始了; 57岁的“煤老板”傅炳乾,退休当起了“茶掌柜”,茶园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80个,帮扶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摩托书记”张志强,还骑着他的蓝色女式摩托车行走在乡村间,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做着最后的准备……他们都是“霸得蛮”的普通奋斗者,在大地上书写着“幸福梦”。
5年来,湘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头等大事,把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把破解“民生之问”作为奋斗的主攻方向。
——在脱贫攻坚方面,湘乡市产业扶贫“千企帮千村”荣获全省先进,易地扶贫搬迁连续4年获评全省一类单位。
——在文化事业方面,湘乡市获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湘乡市图书馆获评公共图书馆全国一级馆,梅桥镇酒铺村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金石镇、龙洞镇获“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
——在教育事业方面,湘乡市新建九年制义务教育起凤学校投入运行,提质改造芙蓉学校;2019年高考一、二本录取比例全省领先,学考正考合格率湘潭市第一;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部清零,走在全省前列;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均衡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8%。
——在健康事业方面,湘乡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市人民医院棋梓分院竣工运行,中医院完成提质改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医改工作全省先进,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县域就诊率96%以上。
——在民生保障方面,湘乡市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医保、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有效完善,新农合、社保等基本民生政策全面落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一村一辅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信访秩序持续好转,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荣获全省禁毒工作先进县(市)。
——在乡村治理上,湘乡市泉塘镇军塘村、东郊乡新村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军塘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产品商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运营,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逐年下降,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
“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不会被辜负。”5年间,湘乡收获了许多“金字招牌”。湘乡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县(市);成功获批全国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和省园林城市等金字招牌。
活力这样营造出来
疫情来袭,旅游业受到冲击,举步维艰。然而这样的局面在湘乡很快被打破,今年“十一”黄金周,该市旅游综合收入3175.53万元,实现了疫情后全域旅游经济的全面复苏,迅速聚拢的人气,增添了发展的活力。
有产业的活力。位于湘乡经开区的湖南惠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光学薄膜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施工人员抢抓工期,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预计本月中旬可竣工。2020年是不平常的一年,湘潭区采取“非凡”手段,不但把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还在“危”中寻“机”,发展壮大了包括电力产业链、医疗器械产业链在内的好几条产业链。
有招商引资的活力。湘乡市的招商小分队“敲门招商”,拜访企业50多家,成功对接10多家意向强烈且近期将来该市考察的产业项目,签署投资合作协议1个,签约金额1.5亿元。湘乡市举行的“请老乡、建家乡”专场活动,138名湘乡籍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叙赤子深情,共话湘乡美好前景……
有生态建设的活力。5年来,湘乡市推进城西老工业园区、棋梓独立工矿区、壶天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五矿湖铁、湘碱、氟化学等一批污染企业顺利退出;欧家港黑臭水体、湖铁渣场、湘铝锂渣治理全面完成;河长制工作和水府庙水库“清四乱”经验全国推介,涟水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湘乡城区段入选全省美丽河湖。东郊、泉塘污水处理厂建成,金石、毛田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300天以上。该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016年的0.54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9年的0.4615吨标准煤。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47.67%,正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因子”。
最大的活力要靠改革来激发。湘乡市在“放管服”改革中,探索推行投资企业承诺制,99件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各类客商来湘乡投资提供“三个一”全程代办,不动产登记改革作为唯一县级代表在全国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再如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长40%以上。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积极落实省定电价、非居气价等减负降费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湘乡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全省前茅。土地确权颁证稳步推进,颁证率95.6%,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和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有序推进。激活了“一池春水”,带动了“龙城腾飞”。
潜力这样激发出来
眼下正值晚稻颗粒归仓时,湘乡市各大粮库和储粮点忙碌起来。该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3万亩,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储备粮入库计划为4.1万吨,截至目前,已经收购3.1万吨,完成率达75%,预计12月中下旬能完成收购粮食计划。
农业丰收得益于“十三五”时期的结构调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6.4∶50.2∶33.4调整为2019年的11.9∶49.1∶39。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符合“十三五”规划预期。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方面,该市201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9.94亿元,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保持稳定,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落实,米袋子由“多产量”向“精质量”转型升级,连续五年获粮食生产先进,粮猪生产稳居全国县级前列。全市现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龙头企业产值达112亿元。“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繁荣发展,湘乡水府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中国茶叶品牌金芽奖,“壶天石羊”走出国门、声名远播,狮冲农业在新四板挂牌,市供销社获评全国百强县级社,东郊乡晋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毛田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蔬菜产业成功申报省“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潜力得以激发。
10月30日,湘乡经开区与国家电网湖南送变电大力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5亿元的送变电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湘乡。11月2日,湘乡经开区与巨江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投资1.5亿元的电感产品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湘乡经开区……产业发展步伐,跑出了“湘乡速度”,工业潜力被进一步释放。
在城乡发展潜力方面,“十三五”时期,该市的城区、园区框架成倍打开,生活配套日趋完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起凤路、大将路、龙城大道、车站路、滨河路、书院路、霞光路、育才路等建成通车;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门广场、新汽车站、南正街片区、新港社区等全面提质改造;五矿红星片区棚改、湘碱社区改造完成,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914户;新增城市绿地近35万平方米、停车位2300余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殡葬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水府大桥、水府大道、仁翻线金薮段、潭岐线通车,G320绕城线城区段、杨泉公路加快推进;完成农网改造186个村、35千伏线路8条,基本实现城乡变电站双电源供电。对全市297个行政村进行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治理率达100%;建设改造乡镇农贸市场18个,改造城区市场3个,农村马路市场全部完成取缔整改;着力推进了泉塘、东郊、白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屋场近300余个;完成农村改水改厕近4万户,受益群众达12万余人。
“十四五”将拉开帷幕,湘乡如何在新时期继续与湘潭乃至湖南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呢?湘乡市委书记彭瑞林说,湘乡将全面对标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重点做好五件事。一是高质量、高水平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谋好篇、布好局,全力建设实力湘乡、幸福龙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二是抓实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以电工电器、医疗器械及先进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材四大产业为主导,以皮革、铸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为特色的“4+3”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和培育产业链。集中力量发展湘乡经开区,实现经济实力进军全省园区20强的目标。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两山”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节能减排防控管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湘乡。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是全面改善民生。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原载《湖南日报》11月17日(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