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低油价时代令石油产业链紧绷,如今,国内油服巨头仁智油服正与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下属企业就工程欠款问题走向公堂。
仁智油服昨日公告,公司就承揽合同纠纷案向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工程西南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利工程”)提起了诉讼。目前上述案件已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公司于近日收到了受理案件通知书。
与“大客户”对簿公堂
查阅近年年报可知,胜利石油西南公司已经在仁智油服财务上累计了巨额的应收账款。截至2014年底为1.336亿元,占比达25.17%;截至2015年为1.096亿元,占比达26.2%,均为报告期末公司第一大应收账款欠款方。
以本次诉讼为例,仁智油服称其早前与被告签订合同,约定公司为胜利工程西南公司的21口钻井施工提供钻井液技术服务;但截至9月底,被告合计尚欠原告工程款7873.35万元。仁智油服在公告中也提到,这一数字获得了被告的确认。除了这部分欠款,本次仁智油服意图获得赔偿的还有高达14769.59万元的违约金。
目前,该案尚未正式开庭审理。不过,一旦仁智油服的诉讼请求得到满足,则有望获得约2.26亿元的巨额收入。
1998年12月,仁智油服的前身绵阳市瑞星化工成立,并于2000年时更名为仁智实业。2006年,中石化实施主辅分离改革,仁智油服从中石化系统分离出来。然而,即便自中石化独立出来并上市,仁智油服的业务仍然主要来自于中石化。
据2014年年报,仁智油服前五大客户均为中石化下属企业,合计销售金额23858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高达49.68%。到2015年,中石化下属企业仍占据了前三大客户席位,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合计33.19%。具体到本次诉讼涉及的胜利工程西南公司,2014年为第四大客户,2015年为第三大客户,占公司当年销售总额的6.06%和6.43%。
来自中石化系统的巨额订单助推仁智油服崛起为西南地区最大油服企业,但随着中石化在近年低油价时期大举减少业务量,仁智油服业绩承压。
查阅历年年报可知,仁智油服2013年-2015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316万元、540万元、-9822万元、-3407万元,业绩连年下滑之后陷入亏损境地。不仅如此,中石化订单量的萎缩也造成了仁智油服应收账款急剧上升,构成了本次巨额诉讼的背景。
原控制人因“反腐”被带走
在仁智油服与胜利工程走上诉讼之路之前,公司刚刚接连发生了人事地震、控制权变更和业务转型。
2015年3月,仁智油服创始人、原实控人兼董事长钱忠良因涉嫌行贿被检察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同年4月,大连市人民检察院对钱忠良在履职期间以单位行贿罪依法提起公诉。此后,钱忠良等人将所持有的仁智油服股权转让给西藏瀚澧电子科技合伙企业,后者成为仁智油服第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出身于中石化系统的钱忠良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的2014年12月,中石化党组免去了中石化油服公司总经理薛万东的所有职务,并对其进行组织调查。由于钱忠良当初得以将仁智油服做强的一大原因即是成功维护了与中石化西南系统的良好客户关系,因此外界猜测,两人的落马也可能存在联系。
钱忠良不再担任仁智油服的实际控制人之后,仁智油服的新东家变更为与石油产业并无关系的一位温州女商人金环。在获得控制权后,仁智油服的董事会成员、高管及监事人员频频出现人事调整,甚至全盘“换血”。
不仅如此,新东家还展开资本运作,有望改变公司目前业务过多依赖中石化的现状。仁智油服周一公告,第一大股东拟启动针对公司的重大事项,所涉及的行业为电子产品制造服务行业,交易涉及的具体金额及方式尚未确定,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仁智油服在2016年半年报中称,公司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优势,积极寻找新经济领域投资机会,平滑油服业务周期性影响,尽快扭转公司经营困境。
■ 相关新闻
被告曾卷入9场官司母公司暂居A股亏损王
卷入本次诉讼的胜利工程西南公司系胜利工程分公司,由于前者不具有法人资格,故而后者也被列为被告。新京报记者查阅工商信息看到,胜利工程为中石化油服旗下企业。而中石化油服为央企中石化集团旗下油服板块上市公司。
中石化油服当前业绩下滑严重。据中石化油服此前公告,预计今年1-9月归属净利润为-89.0亿元左右,暂居三季度A股公司预亏王。
胜利工程业绩也经营不佳。据中石化官网消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在18日召开三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前三季度公司工作量和收入大幅下滑,收不抵支的问题更加严重,经营形势更加严峻。公司总经理张煜表示,切实增强生存危机意识,确保在市场极寒中先活下来,这是当前最紧迫、最核心、最艰巨的任务。
不仅如此,胜利工程也陷入10场官司。记者查阅第三方工商信息平台“天眼查”看到,除了本次被仁智油服诉讼外,公司还卷入了9场官司。比如,其中一场诉讼名为原告宁夏青铜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案。不过,由于原、被告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已付清欠款,原告其后撤诉。
(记者 赵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