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国民信托资本不足 掣肘险资信托业务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全浩

  2016年12月23日,北京银监局官网的一则公告将在信托圈一贯“低调”的国民信托拉到了聚光灯下。

  银监局的公告称,对国民信托增加注册资本的请示不予批准。对于原因,北京银监局表示,因国民信托此次增资申请不符合有关规定。依据《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要求信托公司出资人承诺五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信托公司股权(银监会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不将所持有的信托公司股权进行质押或设立信托。

  半年内两度易主,已使得国民信托备受各方关注。股权转让的“遗留问题”,成为国民信托与银监局分歧的焦点。不过,同为监管机构的保监会却早已批准了生命人寿接手国民信托的交易。

  1月7日,国民信托发表声明称,被拒的增资申请材料合规,将继续申请增资。增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监管层对监管尺度的把握。

  1 安插三大股东 生命人寿仍“有实无名”

  事实上,股权转让的“坎”已经卡了国民信托近两年时间。

  2014年中,佳兆业实际控制人郭英成从郑建源家族手中接过国民信托的控制权,后因佳兆业郭英成牵扯贪腐风波,仅数月之后,郭英成将手中持有的国民信托股份转让给生命人寿及其母公司富德金控。

  公开资料显示,郭英成与富德生命人寿实控人张峻同为广东普宁人,而据《界面》报道,在郭英成“避祸”清退内地资产期间,生命人寿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接手了郭英成家族的多项资产,除了国民信托外,还包括惠州一个旅游度假项目、深圳的两块土地,以及位于北京长安街旁的著名烂尾楼长安8号。

  虽然交易为双方协商,但由于信托牌照在国内受到严格监管,所以这项交易的合规性成了问题。一位信托从业人士称,郭英成与生命人寿希望“生米煮成了熟饭”,试图用既成事实绕开监管。

  但事情并未如愿,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两易其主,明显违反了银监会有关规定,国民信托自去年初遭到北京银监局的调查。

  受调查直接影响,国民信托2014年报直到2015年7月才公布,成为去年行业唯一一家未按时披露年报的信托公司。但这期间北京银监局也未公布调查结果。

  2015年8月21日,事情似乎出现转机。

  保监会发布公告,原则同意富德生命人寿通过受让方式收购国民信托93.44%股权,且要求富德生命人寿督促国民信托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防范风险,但仍需获得银监部门的批复。

  对于保监会的批复,一位接近生命人寿的媒体人称:“这是生命人寿多次运作协调的结果。”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樊迪认为,“生命人寿控股国民信托,将给国民信托注入一定的流动性,对解决违约事件也有积极作用。”彼时,业内多数认为,银监局“放行”此次交易只是时间问题,生命人寿这张信托牌照已经稳稳握在手中。

  然而,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银监局选择了拒绝国民信托增资,而理由就是不认可其股权转让。

  虽然从工商注册信息来看,国民信托前三大股东均由生命人寿的人作为法人代表,但是生命人寿对于国民信托仍然处于“有实无名”的境地。

  2 险资信托业务准入门槛不达标

  “如果国民信托不能增资,那么国民信托对于生命人寿的意义就不大。”一位信托业研究员告诉新京报记者。

  2012年10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明确提出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需要注册资本金12亿元以上且上年末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30亿元也成为监管层对于保险资金信托业务准入的“最低门槛”。

  目前,国民信托注册资本10亿元,净资产21.3亿元,不符合上述条件。换句话说,富德生命人寿如果希望“用活”国民信托,国民信托的增资是首要条件。

  此外,从行业现状来看,2010年8月《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颁布,要求“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将信托公司的业务开展便与净资本实力直接挂钩。而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公开表示,“一个只有10亿元资本的公司,自然不能做100亿元资本的公司业务。”

  根据2016年银监局批复的信息统计,共有22家信托公司增资获得银监局的批准,占全部68家信托公司的近三分之一,增资总额高达470.5亿元。其中,15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后,注册资本将达到30亿元以上,进入行业上游。

  其中30亿元注册资本是业内的衡量标准,2015年处于这一水平线以上的信托公司仅有11家,而在获批公司全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7家。

  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表示,“增资还可以加强信托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以及对未来业务的提前布局,提升对信托公司和行业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

  3 2008年增资后再无增资

  在增加注册资本扩大信托业务成为业内趋势的情况下,国民信托一直未能增资。

  其最近的一次增资也要追溯到2008年,注册资本金由5.5亿元增加至10亿元,其后再无增资,10亿元的注册资本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也跌至56位。同时,国民信托的净资产规模发展也比较有限,其2013年末净资产为16.92亿元。

  由此可见,增资扩容对于国民信托的必要性。

  对于生命人寿来说,国民信托的牌照价值,对于前者构建金控平台有很大意义。不过,生命人寿实控人张峻去年2月被带走协助调查,生命人寿的发展受到影响。

  对于未来的发展。国民信托董事长杨小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近年来国民信托股东不断在变动,最早转让给佳兆业,那时围绕佳兆业的想法做了规划,但还没等规划确定,又转到一家金融机构——生命人寿,金融机构又有新的想法,所以现在可以说还没有确定未来真正的方向。未来待公司外部股东清晰后,会认真研究。

  1月7日,国民信托在其官网称:“我公司认为本次增资申请方案和申请材料合法合规,增资有利于我公司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业务全面发展,符合监管导向要求。我公司正在与监管部门沟通确认具体情况,继续完善和推动增资工作。”

  ■ 链接

  国民信托四起违约兑付金额合计9.5亿

  2016年3月,渤海钢铁爆出创纪录的1920亿元“天量”债务危机,为“渤钢系”发行了4款信托计划的国民信托不幸“踩雷”,涉及违约金额9.5亿元。

  2015年1月起,国民信托针对原渤钢旗下两家二级子公司天津钢铁和天津冶金,共发行了四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包括“天津钢铁集团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天钢计划)、“国民信托-天钢国贸股权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国贸计划)、“天冶线缆经营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线缆计划)和“天冶轧三经营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轧三计划)。

  这些信托计划的期限多为一年,募集资金共计10.5亿元,覆盖投资者300余人。由于渤钢爆出天量债务危机,四款产品对应的又恰恰是渤钢旗下问题最为严重的天钢和天冶两家子公司,国民信托随之卷入违约风波。除天钢计划于去年已经部分完成兑付,其余约9.5亿元涉及违约。

  监管对此曾核查表示,天冶轧三产品发行过程中未将融资人关联企业出现风险的信息向投资者披露,反映国民信托在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投资者购买产品时的判断和决策。不过,监管机构亦表示,这一表态不能强制要求国民信托做“兜底”。众多投资者损失仍未有着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全浩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