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随着湘潭县杨家渡大桥的顺利通车,湘潭市教育局三年对口扶助湘潭县花石镇泥湾村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杨家渡大桥全长340米,宽9米,其中桥梁部分145米,总投资800多万元,历史9个月,成为了连接泥湾村和新铺村的重要交通纽带,也成为了湘潭教育人和当地贫困群体的深刻的感情纽带。
湘潭市教育局对口扶助的是湘潭县花石镇。三年来,湘潭教育人深入贫困户家中,访民情、听民声、解民难,使“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帮扶活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暖心工程”、改善贫困群体生产生活状况的“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满意工程”
精准摸排,建档立卡 打造“暖心工程”
2015年,湘潭市教育局通过“一进二访”,精准摸排,确定了62户帮扶家庭,逐户逐项进行了对接,核对了相关信息,并得到了农户的签字认可。制定了泥湾村三年帮扶规划,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一户一册;细致分析各家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逐户确立帮扶项目,明确帮扶责任人员。
湘潭市教育局局长陈利文和分管领导房高来到湘潭县龙口乡(现花石镇)泥湾村召开扶贫动员现场会,组织直属十七所学校5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泥湾村与58户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市政协分担了4户),了解每个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家庭贫困状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争取早日脱贫。
对口帮扶,产业扶贫 增强“造血”功能
湘潭市教育局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从泥湾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帮扶户意愿出发,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探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贫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扶贫资金中拿出15万元予以扶助,真正把能发挥资源优势、具有市场潜力、实现稳定增收的产业扶持好、管理好,增强“造血”功能。
现在,泥湾村办起了“小康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训清水稻种养合作社”、“爱民蔬菜种植基地”,“香美黑山羊种养基地”、“野禽养殖场”,同时,鼓励贫困户到合作社、蔬菜基地、养殖场打工,足不出村,确保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湘潭市教育局投入30万资金,引进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5万元,4个村部门面年收入可达5万元。
此外,湘潭市各联点学校先后8批次到贫困户家中慰问、探望,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大力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搭建“民心桥”
泥湾村地处湘潭县西南边陲,交通闭塞,基础设施长期落后,曾有“烂泥湾”之称。对此,市教育局派出的挂职扶贫干部蔡瑛和村干部带领群众在犁头组、白花组兴建水泥渠、圳600多米,修缮机圤,整修山塘,受益农田近1000亩。现在,泥湾村95﹪的农户家庭水泥路到户,农田旱涝保收,农村基本条件大大改善。
针对泥湾村位置偏僻,农产品难以运出村,为方便交通,在泥湾村连接青山镇新铺村的涓水河畔修建了杨家渡大桥。当地人长期在“摇摇桥”上提心吊胆的日子已成为历史。“民心桥”将党和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泥湾村部分困难家庭住房简陋,破败不堪。扶贫资金先后投资7.5万元,帮助村民实现危房异地搬迁、危房改造、家庭危房维修等,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家庭的住房问题,使他们安居乐业。此外,湘潭市教育局还给当地建成标准卫生室,并配备2名有资质的卫生员,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老百姓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落实有关低保政策并进行公示,做到应保尽保。教育局还争取资金30多万元,根据群众需求装了200多盏路灯,照亮贫困群众未来的路!
落实政策 推动均衡 确保贫困学子学习无忧
湘潭市教育局在泥湾学校兴建了花石镇第一间农村小学互录直播教室,改造光纤宽带,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为泥湾学校捐助了学习工作用品,派专家到学校帮助、指导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泥湾学校与湘潭市和平小学、湘潭县天易小学资源互通、共赏,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得泥湾学校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资助政策重点落实到贫困家庭,对贫困家庭的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职高生免交学杂费。泥湾村其他困难家庭的初中生、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一些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帮助,确保贫困家庭学子学习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