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乘着改革春风走过的教师路
发布时间:2018-12-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志宇

  文/刘志宇

       1979年,16岁的我离开家乡浏阳来到湘潭,在红旗农场当代课老师。从那一年开始,40年来,我的经历就开始与湘潭挂钩,开始与教育结缘。

  代课老师、师范生、小学教师、中学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副校长,再到今天乡镇中心校校长。 说起这些,我很自豪,但更多的是感恩。我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能够在这里成家立业,从小山村到大城市,从代课教师到镇中心校校长,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得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湘潭这片热土。

微信图片_20181212153743_副本.jpg

  上世纪80年代:从代课老师到正式教师华丽转身

  1979年高中毕业的我,因为没有考上大学,摆在我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补习参加高考,另一条是回到小山村里耕耘于田野,当一辈子农民。正在我徘徊不定之时,小学校长的父亲告诉我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民办教师(含代课教师)满三年,可以报考师范学校。

  在亲友的推介下,1979年下半年,我从老家浏阳来到湘潭,在红旗农场子弟学校当代课教师,期望着三年以后去考师范。红旗农场代课时,学校照顾我这外地人,将前栋楼梯间原本放体育器具楼梯间腾出来做宿舍。楼梯间比我的身高仅仅高那么几厘米,尽管看书久了可以伸直腰站一站,但进门时,还是不自觉地低下头,生怕撞了门槛。同事们闲聊时嬉笑着说:“学校楼梯间有‘五个一’,一床一桌一椅一人高外加一个年轻小伙。”虽然住的条件太寒碜,但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代课之余,我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复习准备参加师范学校考试上。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于1982年顺利地被湘乡师范学校录取(当时浏阳隶属于湘潭地区)。

  那一年浏阳市就有几十个民办教师考取了湘乡师范,当时湘乡师范有9个民师班,每个班有四十多个同学,在班上不到二十岁的我是年龄最小的,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有四、五十岁了。

  师范的学习生活是愉快的,早晨起来一千多名学生在大操场上做早操,紧接着是早自习时间。运动会、班级篮球比赛、文艺汇演、交谊舞比赛活动一个接一个。两年后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湘潭县云湖桥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现在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正式教师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为36.5元。这笔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还流行一分、两分钱的钞票,一分钱可以买三粒纸包糖,五分钱可以买一块豆腐,三毛五分钱可以买半斤肉。住的是学校的单人宿舍。学校里教师早中餐开餐,晚饭自理,学生带饭来,学校帮助蒸热。当时烧的是煤球炉子,有时半夜还要起来封火,确保第二天早晨炉火是红的。

  1985年我结婚了,爱人是湘乡东郊乡一学校教师,两地分居。校长看我是外地人,住在单身宿舍极不方便,就在学校大礼堂的一角用废旧红砖帮我搭了一个简易厨房,让我在里面开小灶。

  1989年,三岁大的女儿到一同事家去看电视,与同事家的孩子因抢频道争了起来,女儿跑回家大哭了一场。看到这场景,我决定买一台电视机。 当时教师间流行凑分子,一家办大事缺钱时,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借钱给这家子。通过这种方式,当年花了300多块钱买了一台14吋的“韶峰”牌黑白电视机。当时没有网络电视这个概念,都是无线接收,将天线高高地架在屋顶上,即使这样,有时信号仍不理想,电视里经常“下雪花”或出现一道道横杠杠。但一家子守着看得津津有味。记得当年火爆的电视剧有《上海滩》《 再向虎山行》《八仙过海》《济公》《万水千山总是情》等。

2_副本.jpg

  上世纪90年代: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1991年,我调入云湖桥中学任教,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副校长。

  当时,农村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衡量一所学校的质量优劣就是考中专的人数,中专分成工商财、农林水等类别。有一年,我所在的中学有22名学生考取了中专,一下子闻名全县。

  调到中学以后,我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兼教一个班的数学。当时湘潭市正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推广使用一套新教材《掌握数学》。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袁天一老师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参与课题研究。拿到《掌握数学》这套教材后,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就将新教材认真看了一遍,《掌握数学》是在人教版《数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套非常实用的教材。第二天拿着新教材我就走进了教室,第二年学校里十几个数学教师都跟着我参与了《掌握数学》的课题研究。

  1993年学校有了第一台电脑,是那种大块头的台式电脑,这台电脑是专门用于打印试卷的,还配有一台针式打印机,同时请了一个在电脑学校毕业的临时工,专门负责学校的电脑打印工作。电脑的添置,让学校老师告别了以前用铁笔一笔一划在蜡纸上刻写试卷再用油墨复印的历史,电脑打印比铁笔刻写干净清爽了许多,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当时我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分管电脑室,一有时间我就走进电脑室学习打字,对着电脑书籍背诵五笔输入法的口诀,在电脑键盘上摸索着盲打,不久我学会了五笔打字,能够熟练地打印文科试卷。目前,我仍然用的是五笔打字,就是在ipad上,我也鼓捣出了一个五笔输入法。我的五笔打字速度约每分钟70来字,比一般人用拼音打字快多了。

  九十年代我是在中学度过的,我九十年代初从小学调到中学任团支部书记,后来是教导主任,出纳、工会主席,总是在这几个角色中来来回回变换着。

  2000年代:当上联校校长与当地政府一道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1998年,我从中学教导主任的位置上,调到联校任业务副校长。当时各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县教育局则组织教学比武、教师赛课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杏坛之星赛课活动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主管业务的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杏坛之星赛课。

  我特意跑到县教研室,请求在镇上设立一个数学赛点,教研室同意了我的请求,附近几个乡镇的数学教师集中到我们镇进行比赛。

  我所在的镇有四所中学,十几个人教数学,推荐谁去参赛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带着四所中学的教导主任将十几个数学老师的课都听了个遍。听完课后我马上组织教导主任开会,研究推荐谁去参加比赛。十几堂课中,尤以伍某某老师的课上得最好,他的课教学思路清晰,突破了难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配合默契。会上我先入为主提议伍某某老师去参赛。在教导主任中年龄最大又是教数学的韩主任第一个提出反对,说伍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他去还是不适合。最后我来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多推一个去参赛,这个参赛的名额由我去争取。确定伍老师去参赛以后,我又找伍老师谈话,给他鼓励。

  伍老师刚赛完课,评委之一原江声中学易校长就将伍老师叫到一旁,问他愿不愿意去江声教书。第二年伍老师就调进了江声中学,目前伍老师是江声中学的骨干教师。

  第二年县里的杏坛之星赛课,我又推荐了两名名不见经传同样不是科班出身的年轻老师参加物理科的赛课,物理科评委说是赛出了两匹黑马,不久,他们也先后调到了县属中学任教。

  时隔一二十年后,最近在雨湖区校长赛课活动中,我又力荐一名同样不是科班出身的杨希校长参赛,一举获得了一等奖,还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赞誉。

  2004年,我调任湘潭县锦石乡联校校长。 上任之初,锦石乡主要负责人就找到我,说锦石中学近年来多年没有学生考上过县一中。如果能实现考一中“零”的突破,锦石乡人民政府将对联校干部及学校老师实行重奖。有感于职业的责任和领导信任,身为联校校长的我自己带头到锦石中学上政治课。经过老师们一个学年的努力,锦石中学当年有11名学生考上了县一中,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全乡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受计划生育、进城务工潮流、民办学校兴起的影响,农村生源剧减,农村中小学只好撤校并校整合资源。听说碧泉小学要撤掉,碧泉村村支部书记找到了我,告诉我说村支两委争取到了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的捐款,将碧泉小学进行改造升级,以留住老师和生源。2006年,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捐款20万,县政府配套20万,村支两委成员组织改扩建了一栋教学楼,解决了周边上百户村民每年100多名孩子就近入学的问题。

1_副本.jpg

  2010年代:划入城区见证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

  2011年,姜畲镇、响塘乡由湘潭县成建制划入雨湖区,我先是在姜畲镇任中心校校长,2015年元月我调任响塘乡,现在改名鹤岭镇任中心校校长。我见证了雨湖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过程。 以前两个乡镇中小学都是旱厕,厕所里是苍蝇乱飞、污水横流,在这些学校上个厕所要实行“三级”。现在都已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有些还贴上了瓷砖,硬件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学校差。

  雨湖区政府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先后通过农村义务学校全面改薄、农村义务教育达标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创省合格学校等民生教育项目的实施,投入到姜畲镇、鹤岭镇的20多所学校,用于校舍改造、配齐配备功能室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改水改厕、教师周转房建设的资金就达到了上亿元,从而使两个乡镇的每一所学校都可以与城市学校媲美。

  从2013年开始雨湖区以城区风车坪、金庭、熙春路逸夫等大学校为龙头带动小学校,农村薄弱学校,成立了11个生态圈。目前鹤岭镇范围内有5个生态圈,生态圈内的实行城乡置换、跨校任教等,我都亲自过问,并积极支持。今年鹤岭镇范围内就有10来个教师城乡置换,20多个老师在跨校任教。这些活动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今年下半年,我又积极协助区教育局人事股尹荣股长、楚丹校长组织起“为未来而学.新任教师四点课堂”,每周星期四的下午放学后,鹤岭镇60多名近几年新招聘或新分配到农村青年教师,赶往中心校大会议室,参加四点课堂的培训。四点课堂授课的都是湘潭市内的骨干教师、名星教师、各科的学科带头人。目前到四点课堂授课的有风车坪建元学校的王智平校长、金庭学校的石灵芝老师、韶西逸夫学校的胡合老师、风车坪学校的音乐学科带头人刘慧老师,这些老师的授课精彩纷呈。

  正如参加四点课堂的学员,稠泉学校卢丽芬老师所说:“今年领导给了这么好的福利,请来这么多的专家给我们培训,在无形之中也加快了我们每位老师的个人成长之路的历程,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随着时代我渐渐走向成功, 我和我爱人先后都评上了副高职称,这几年我还有500元一个月的乡村教师补贴。

  我们乡村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实惠。从2016年开始,农村小学教师可以评副高职称了,这一年我镇就有5名小学教师评上了副高,其中有一名女教师在她54.5岁的时候评上副高职称的,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前几年,我在湘潭河东主城区置了一套房,一大家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一切都与改革开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身边的教师们也大部分在城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大家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小日子。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