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湘潭一普通农家收留聋哑女子14年 媒体帮她找到亲人
发布时间:2014-02-21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欧阳铁强
   ■她也用自己的勤劳来报答主人家和村民们的恩情

  ■通过媒体帮助,她找到亲人,回到衡阳老家
 
  湘潭在线2月21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欧阳铁强)谁也没想到,一位走失的流浪聋哑女子,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家生活14年。
 
  也很少有人会相信,面对无家可归的聋哑女子,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将她挽留了下来,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而流浪女子也用自己的勤劳赢得主人家和周边村民的信赖和赞赏。
 
  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湘潭县石潭镇莲花村。
 
  偏僻山村来了一位流浪的聋哑女
 
  莲花村是石潭镇一个偏僻的山村,2000年农历五月十五清早,村民黄海梅老人挑着一担粪水去浇菜。
 
  这时,他看到一个40多岁的女子朝自己走来。
 
  “她身上背着一个袋子,样子显得非常可怜。我以为她是来要饭的,就叫她和家里人一起吃早饭。但一讲话,才发现她说话支支吾吾,只能用手比划。”黄海梅说。
 
  吃完早饭,她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而是将袋子里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洗了一遍,晾晒在黄海梅家的坪前,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她是哪里人?为什么流浪到这里?面对这位聋哑女子,黄海梅和村民都无从知晓。
 
  黄海梅说:“她这样可怜,我总不能把她赶走吧。”怎么办?黄海梅想,邻居王宁波的母亲中风瘫痪,需要人照顾,如果王宁波家同意,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王宁波和父亲王应龙听到这个消息、看到聋哑女人的遭遇,马上答应了。
 
  “她干活是一把好手,我们都称她为‘哑巴娭毑’”
 
  “她到我家来,家人首先并没有想到她能帮家里做多少事,因为她是一位聋哑人。”王宁波说,她头脑并不迟钝,做事一点也不偷懒,帮母亲擦洗、翻身等,从没见她皱过眉头。
 
  慢慢地,聋哑女子成了王家的大帮手。
 
  王宁波和家人不但管她吃住,每月还给她200元。
 
  更让王宁波的家人和周边邻居感动和敬佩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聋哑女子还会帮助王家干别的活。
 
  “里里外外,不管是田里、菜地、山里,她都去做,也做得很好。家里硬是没有什么事了,她就去帮助其他邻居家干活。”后来,王家和邻居都亲切地称她为“哑巴娭毑”。
 
  王家人为“哑巴娭毑”寻找亲人
 
  一晃半年过去了,2000年12月,王宁波中风瘫痪8年的母亲去世,“哑巴娭毑”的主打工作结束。
 
  对于她是去是留,王家人显得很为难。
 
  而“哑巴娭毑”也似乎知道主人家的心思,生怕要自己离开,表现出强烈的不舍之情。最后,王宁波和父亲还是决定让她留下。
 
  这一留就是14年,期间,王家多次帮助“哑巴娭毑”寻找亲人,但一直没有结果。
 
  2009年,王宁波的父亲得知一个线索,湘乡市山枣镇一户村民走失了一个女人。之后,王家人赶到山枣镇,结果“哑巴娭毑”并不是那个走失的女人。
 
  看到“哑巴娭毑”一天天变老,2013年年底,王家人决定帮她向政府申请办理低保。
 
  但是,办理低保手续必须有合法的户口和身份,而“哑巴娭毑”的身世是个谜,因此无法办理。
 
  为尽快办理手续,首先就要找到她的家人,正当为难的时候,王家人想到了媒体。
 
  今年2月13日,在衡阳县石市乡“哑巴娭毑”的亲人看到电视报道后,联系了她在海南工作的儿子,一起到了石潭镇莲花村。
 
  除了感谢王家人14年的关照外,还确认了“哑巴娭毑”的身份。
 
  原来,“哑巴娭毑”名叫陈善幼,1955年4月出生。1998年从衡阳去亲戚家的途中走失。在外流浪两年后,最后到了莲花村。
 
  “她的儿子和她的弟弟,与她的长相很像。但她不认识自己的儿子,毕竟儿子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她只认识自己的弟弟,两个人还抱在一起。”王宁波说。
 
  确认身份后,陈善幼依依不舍地向王家人告别,与儿子和弟弟踏上了回家之路。
 
  记者对话王宁波 衷心祝福她
 
  记者:当时,你为什么要收留“哑巴娭毑”?
 
  王宁波:我家当时确实需要有人来照顾瘫痪的母亲,而我和父亲都在外面做事,不能脱身。
 
  记者:你母亲去世后,为什么没有要她走?
 
  王宁波:说实话,我母亲去世后,家里的事情确实少了很多,没有“哑巴娭毑”,我们也会忙得过来。但家里人已经习惯了有她在的日子。
 
  而且让我感动的是,我母亲去世时,家里需要用钱,她当时主动把我家给她的钱放到我手里。这更坚定了我们留下她的决心。
 
  记者:“哑巴娭毑”现在回家了,你们有没有想念她?
 
  王宁波:当然想,因为我们早已把她当成自家人了。同时,我们为她能找到自己的亲人而感到高兴。衷心祝福她家庭幸福!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