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湘潭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发布时间:2016-09-12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王群欢

  7月29日上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会召开。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在长沙分会场代表湘潭市领取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牌,这是湘潭市继2007年、2011年后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会结束后,在紧接着召开的湖南省双拥模范城(县)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湘潭市同时获得湖南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城称号,继1999年、2002年、2006年、2010年后,连续第五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自2011年以来,湘潭市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湘潭特色的双拥工作之路。全市双拥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开创了一个“军心稳、民心暖,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可喜局面。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办理了一批拥军实事;完善了一批军事基础设施,做到国防设施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深度融合;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安置退伍军人、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等方面,创新制订了一批规章制度。同时,开展了一批有影响的活动,包括海军“湘潭舰”城舰共建活动、“智力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援军”活动和“四扶” (扶“兵”创业、扶村惠民、扶区共建、扶残助学)活动等,丰富了双拥工作内容,融洽了军政军民关系。

  广大驻潭官兵把湘潭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支援湘潭的经济建设,主动承担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为湘潭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湘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新文参加表彰会。

  军民融合 奋楫中流

  湘潭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侧记

  一艘威武的军舰,名叫湘潭舰,前不久作为指挥舰被派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从此,城因舰而扬威,舰因城而扬名。

  一条康庄的大道,名叫双拥路,穿过湘潭最繁华的地段,贯穿市政中心,连接市委大楼与湘潭军分区,成为莲城最靓的景观大道之一。

  ……

  近年来,湘潭双拥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湘潭军民的血液里,流淌的是鱼水深情。湘潭连续五届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连续三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开创了“军心稳、民心暖、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可喜局面。

  共创共建 一脉相承

  “湘潭是人民军队缔造者毛主席的家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强军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努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在最近的议军会议上,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湘潭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曹炯芳对湘潭双拥工作作了系列指示。诚然,历届湘潭市委书记与市长对双拥工作都是高度重视的。他们以身作则,带头参加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我市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机制,先后出台《湘潭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军转干部 “阳光安置”机制、优抚对象“五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等制度。

  从2014年起,我市积极创新双拥模式,开展海军“湘潭舰”城舰共建工作。今年2月24日,湘潭舰举行正式的入列命名和授旗仪式,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城舰共建不仅丰富了我市双拥工作内容,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而且有力的推介了湖南、推介了湘潭,实现了“城因舰而扬威,舰因城而扬名”的预期社会效应与强军效应。

  大力弘扬烈士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常态化的烈士清明祭扫机制,也是我市打造双拥工作新品牌的一个重要创举。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湘潭人民对毛主席及亲人烈士的深切怀念,市民政局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祭奠主席亲人,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活动。他们分批赴各地为毛主席献身革命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岸英、毛泽覃、毛泽民、毛泽建、毛楚雄扫墓。

  全城拥军 情深意厚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支持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据相关部门统计,近5年来,我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和随调、随军家属400余人,83%以上的军转干部安置到参公以上单位,随调(军)家属100%实现对口安置。我市在繁华地段低价划拨土地8.2万平方米,支持部队建设“湘军源”小区,解决近300户现役官兵的住房困难问题。投入2亿元,完成湘电集团、江麓集团、江南集团等大型军工企业的社会事务剥离工作,解决了企业发展包袱,促进了军工企业发展;为每个驻潭部队官兵和军干所老干部每天送上“拥军奶”和鸡蛋,以提升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安排100个公益二类事业编制,支持市优抚医院发展;投入2000万元,建成了湘潭市、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4所光荣院;完成129座散葬烈士墓集中安葬和烈士公墓修缮工作;开展“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对50多名国民党幸存抗战老兵提供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援助金,直至终老;积极推行“就业安置、扶持就业、双向选择”办法,努力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伟人故里,鱼水情深。多年来,不仅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拥军工作,拥军优属也成为湘潭人民的自觉行动,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近年来,在“双带双促”活动和“双拥在基层”活动中,广大复员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奋发图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如湘乡退伍军人陈志彪带头开办了湘乡市第一家农家土菜馆“明月山庄”,并发展到占地200余亩。依托明月山庄,陈志彪组建了湘乡市首家复退伍军人培训安置基地,每年为湘乡市复退伍军人提供岗前技能培训,目前共安置了数百名复退伍军人及其家属就业。

  拥政爱民 情系驻地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为人民。湘潭军分区和驻潭部队官兵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拥政爱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投身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军民融合促双赢。近年来,湘潭军分区围绕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五部职能”作用,军地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湘潭军分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与“两型社会”建设融合式发展的意见》,从深化融合认识、强化融合担当、增强融合效益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军地双赢。

  扶真贫真扶贫。湘潭军分区聚焦精准扶贫,协调驻潭部队研究制定了《驻潭部队精准扶贫三年规划》,结合湘潭县青山桥镇沙河村和射埠镇白水村等62个点和120户贫困群众的实际,提出扶贫帮困、扶教助学、扶兵创业、扶民惠农等“四扶”工程,并列出详细帮扶时间表。各县(市)区人武部和驻潭部队结合实际迅速推出帮建基层组织、援建基础设施、开展智力扶贫、扶持产业项目、资助困难对象,采取外出参观学习、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等形式,拓宽发展思路,提升“造血”功能。他们还与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结成军民共建单位,定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先后为特困职工、贫困学子、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捐款100多万元,帮扶200多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一系列“组合拳”,把对第二故乡贫困群众的帮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危急时刻勇担当。我们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6月,当洪水汹涌来袭时,是我们的子弟兵第一个冲锋在前,不顾生命安危,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也不会忘记,2013年8月,岳塘区昭山乡突发山林大火,湘潭军分区组织民兵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参加灭火行动,与武警、消防官兵一起奋战30多个小时,顺利将山火扑灭,无一民房烧毁,无一人员伤亡。我们更不会忘记,今年6月中下旬的抗洪抢险战斗,湘潭军分区和驻潭部队师团领导,特别是转业待安置干部始终奋战在抗洪最前线,他们率领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驾驶着一艘艘“生命之舟”,劈波斩浪、来回驰援,安全转移群众万余人、物资数千吨。子弟兵被誉为“中流砥柱”。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驻潭部队在参与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精准扶贫、文明创建等行动中,先后出动兵力2万多人次,车辆3000多台次,抢救转移群众10万余人次,转运物资近2万吨,有力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驻地群众的衷心爱戴。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悠悠湘水,巍巍韶峰,见证了莲城军民鱼水情深!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