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礼品、请客吃饭、外出旅游、派送红包……春节刚过,重回岗位的上班族不约而同地聊起了假期消费。这张春节消费账单让人感慨,过个春节真不易。不过,也有市民认为,春节消费水平的提高,间接说明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消费者正逐步倾向于过一个富裕而不浪费的春节。
青年人带家人出游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旅游过年。1月27日上午,在事业单位上班的胡先生就与家人一同飞往香港,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在家过年不外乎就是吃吃喝喝、走亲访友,今年我们全家决定换个形式过年,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年33岁的胡先生觉得,自己平时工作繁忙,很少陪家人一同外出旅游,而且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趁早带他们出去走走,感受异地年味。
从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看,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我们从市旅游外侨局了解到,2017年春节,我市共接待游客295.78万人次,同比增长16.01%;实现旅游总收入11.90亿元,同比增长35.06%。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旅游过年已渐成时尚。
购物和人情占“大头”
对许多中年人来说,过年就是儿女回归、家人团聚的时候。春节期间,他们的主要开销也是在购买年货和菜品上。“其实孩子们最想念的还是妈妈的味道。”家住湖湘林语的王女士笑着说,自孩子出远门后,每年春节她都会做上几道拿手菜等孩子回来,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她就特别开心。说到春节最大的开销,王女士觉得主要是人情来往,一是给双方父母、晚辈派红包,二是给双方亲戚买礼品,合计下来少则一两千,多则五六千。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为8400亿元,这个数字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了11.4%。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7年春节黄金周,我市13家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859.55万元,9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3.7万元。由此可见,购物和聚餐已成为市民春节消费的“大头”。
给晚辈压岁钱开支不少
“现在给孩子打一个红包至少是500元。”60岁的廖奶奶告诉我们,因为在儿子家过年,不需要准备什么年货,开销主要是在压岁钱上,自家一儿一女,各有一个孩子,加上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的孩子过来拜年,每人500元,前后也花了她一个多月的退休金。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在湘潭,给一个小孩的压岁钱少则200元,多则500元,一个春节下来,可能要花掉一至两个月的工资。蚂蚁金服曾发布了一份超20万人参与的年终奖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近六成参与者表示,人情往来支出是春节期间最大的开销。从年龄分布来说,60后、70后和80后三大人群的春节最大开销均为“派送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