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传承湖湘红色基因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大教材”
发布时间:2020-11-1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伯超

  李伯超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发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解码、激活湖湘红色基因,阐发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时代价值,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湖南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核心要义。

  解码湖湘红色基因,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湖南是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红色基因与生俱来、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纵观三湘大地,思想先哲、革命先驱、伟人将帅、英雄模范群星荟萃,御敌抗战、革命抗争、浴血奋战、谋求解放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充分挖掘这些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举措。

  打造湘籍革命家、军事家群体的宣传矩阵。深度发掘并广泛传播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为代表的湘籍革命家、军事家群体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充分展现湖湘英烈舍我其谁、敢打敢拼的担当,激励当代国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打造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知名品牌。通过毛泽东思想论坛、毛泽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红藏》《恰同学少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巡礼》《社会主义“有点潮”》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坛、学术著作、学术期刊、教辅教材、特色课程、影视文艺作品,持续打造凸显湖南红色基因、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知名文化学术品牌。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体验式教学的大课堂。遍及湖南的革命旧址、革命家故居、革命纪念场馆等内蕴厚重、形式多样,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是现场体验式教学得天独厚的大课堂,应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效性,保护利用好这些红色教育资源。

  激活湖湘红色基因,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兴起、城乡全域发展快速推进、青年一代个性鲜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由于理念、目标、客体、载体等都有新变化,爱国主义教育须更新形式、站稳网络阵地、提高趣味性与实效性,注重贴近生活和实际、发挥实践教学作用。须善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介,将湖湘革命遗址、旧居、文物、文献等物质形态资源和革命精神、事迹、故事、红色文艺等非物质形态融为一体——

  创新表现形式。倡导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方式方法,在传统课堂、教育基地、大众传媒基础之上,利用VR技术、5D影院等现代科技重现历史,借助网络平台等加强互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势利导开展教育。比如结合建党一百周年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有仪式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公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在领略壮美河山中坚定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传承湖湘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先进思想因子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思想路线、先进本质、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传承湖湘红色基因,既是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完善传承湖湘红色基因的顶层设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找准传承湖湘红色基因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决反对各种将红色基因中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碎片化的错误倾向;二是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决反对数典忘祖、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三是坚持先进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激发湖湘红色基因的发展活力,使其永立时代潮头。

  丰富传承湖湘红色基因的教育方式。坚持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将红色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将红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红色典型,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强化传承湖湘红色基因的实践养成。立足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构建以党的主张为引领、自主学习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依托、社会实践为延伸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养成新模式;建立传承红色基因的激励、联动、反馈机制,引导三湘儿女尤其是青年学生将传承湖湘红色基因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补足“精神之钙”、点亮“信仰之灯”、熔铸“信念之魂”。

  (作者系湘潭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1月19日07版)

湘潭要闻

湖南新闻

财经纵横